目前分類:氣功相關 (1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小編近日有朋友熱衷於冥想,且剛開始幾日,就說有很大收穫。問他收穫是什麼,又無法仔細詳述,只是說,精神狀態好了許多。

提到冥想,小編又想起坐禪,坐禪和冥想似乎是東西方兩種不同的修行方式,那它們各自是一種什麼體驗呢,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探究竟。

...

坐禪,意思是閉目端坐,凝志靜修。用心看著頭腦中紛飛的念頭,念頭會慢慢地靜下來,靜下來的頭腦則會出現一片晴朗的天空(比喻)。就像搖動杯子裡渾濁的水,不動杯子,杯子裡的渾濁會沉澱到杯底,水則會清凈無暇。坐禪的功用是能讓坐禪的人,頭腦清晰、思維有序、行動專一。

而冥想:英文是meditation,是瑜伽中最珍貴的一項技法,是實現入定的途徑。一切真實的瑜伽冥想術的最終目的都在於把人引導到解脫的境界。一名習瑜伽者通過瑜伽冥想來制服心靈(心思意念),並超脫物質慾念。感受到和原始動因(The Original Cause萬源之源)直接溝通。瑜伽冥想的真義是把心、意、靈完全專注在原始之初之中。隨著科學的發展,西方對冥想體系進行了進一步的挖掘,使其告別過去晦澀神化的背景,通過簡單的練習,即可幫助人們告別負面情緒,重新掌控生活。

...

古時的坐禪和當代的瑜伽冥想中都有許多相似又不同的地方。我們所說的坐禪和冥想一樣都要求進入一種平靜、安定的狀態,但兩者之間的區別是,坐禪和冥想要求的分別是「入定」和「入靜」,「入定」即一個人進入某種平靜狀態以後,心中不能有一絲雜念,極力驅動自己的大腦進入一種空 曠無物的世界,讓大腦充分享受無憂無慮的輕鬆;而我們所說的「冥想」要求人「入靜」,即不是讓人不想 東西,而是讓人「收懾一切心神」,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身體某一部位的肢體動作中來 ,通過對肢體動作的有效指揮來達到「身心合一」的目的。

文章標籤

marvins1vq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南老師說:《大圓滿禪定休息簡說》——休息、禪定、清靜圓滿(5月新書-書摘)>

南老師說:《大圓滿禪定休息簡說》——休息、禪定、清靜圓滿(5月新書-書摘)
懷瑾先生  講述
第一講
前言
    今天開始講《大圓滿禪定休息清淨車解》,這個「車」字,就是佛法的小乘與大乘的「乘」字,梵文的原意是車子。「解」是解釋,「車解」也就是大小乘法本的意思。依照我們習慣的文法來翻譯,就是大圓滿禪定休息法要,是大乘道。這是屬於西藏密宗紅教的部份,也就是原始的密宗。
    幾十年來,由於眼見過去佛教界的作風所產生的不良反應,所以我儘量的把佛法學術化、科學化,擺脫了宗教的形態,也擺脫了宗教的一切習慣,希望真正的佛法,能普遍永恆的流傳。但是,幾十年來對於自己的做法,發現也有很大的缺失。雖然過去的傳統做法,太偏向宗教性,但卻能使人重法、重師承,也就是尊師重道;而現在的做法,反而使人輕法,因為得來容易,師道的尊嚴反而都被破壞了。
    像我這種做法,甚至於可以說,是捧著學生玩的,似乎是跪求學生來學佛的。不過,天下事有利必有弊,沒得辦法,只好依舊照我原來的辦法去做,對與不對,還不知道。
    這些話是說明,過去學佛的人,對於研習這個法,認為是一件很嚴重的事,所以我們在座的,不管出家在家,可以說,沒有一個夠資格學這個法的。因為按照過去的規矩及傳統的精神,要學這個法,必須具備相當的成就和戒行才可以。戒行包括學佛人的虔誠、敬師、敬三寶的精神,幾乎是發神經似的瘋狂,幾乎是愚忠、愚孝、愚信的態度。

文章標籤

marvins1vq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默照禪修持法」
- 靜坐 放鬆,看著你的心…… 文/聖嚴法師
你常聽說靜坐很好,可以安定身心,但怎麼坐卻不甚了了?
今天,請來一代禪宗大師聖嚴法師,教你正確的打坐及禪修法「默照禪」,
這是法師 6 年閉關所修,也是他在禪七指導學生所用的法門,
大師教你打坐,非常殊勝難得。

一、方法:

文章標籤

marvins1vq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光之兄弟群體】做修理自己身體的療癒師

d4a77e01c1b848a2ae88590557e9c3af

你們一直以來只是在頭腦、智力層面上認識我們之所是以及你們之所是。

你們還沒有體會到自己作為聖光存有的各種能力。

目前你們遇到的種種情況——無論是發生在自己身體裡的還是發生在其它經歷中的——並非無關緊要!這是在給你們的未來做準備,是在給更大的靈性開放、給振動的提升做準備。

你們一定得排除自己內在的緊張,得排除所有堵塞,得排除你們沒有使之浮現於意識中、卻被自己身體所驅逐的一切,得排除所有痛苦、所有難言之隱。

(繼續閱讀...)
冥想, 方式, 療癒
文章標籤

marvins1vq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也曾經跟你有一樣的經驗哦!
但是後來我克服了~~~

我是被同事ㄠ去跟她參加一個講座,到了現場才知道是教我們打坐,我整個人都傻眼了,都快累死了,還打什麼坐嘛!!根本是叫我來睡覺的。

講師說了落落長關於靜坐的好處,講師說要放鬆,但是要放鬆真的有這麼簡單嗎~~~不是嘴上說放鬆、讓頭腦的思緒放空就這麼容易可以做的到,講師在前面帶課,我的腦袋裡就是一直出現這些念頭,他是老師當然覺得簡單丫~~,但是都來上課了,就也只好跟著老師做了,啊不過~還真的很怕自己就這樣很“放鬆”的打起鼾來啦~哈哈。

但是很奇妙哦!結束這短短2個小時的課程,在講師的帶領下,我發覺我的肩頸沒有像一開始這麼的緊繃,背部放鬆許多;我回家後開始慢慢的回想講師上課過程到底做了什麼,但是~~~~~沒有啊!我只記得講師一直說「深!呼!吸!」,我也就一直跟著深呼吸,然後把注意力都放在呼吸這件事上,難道呼吸這件事就可以人肩頸放鬆嗎??答案是~~~見鬼的可能!!所以我秉持著好學的精神上網google下(其實我根本忘記是哪家,還問了我同事…),這家團體是什麼靜坐法,才發現,原來靜坐呼吸很重要,他們還說打坐可以幫助你頭腦變清晰、創造力變高等等的優點,我是沒發現有這麼多優點~不過你有興趣可以搜尋”聖達瑪”看看)寫的很清楚,而且方法也很簡單,感覺上是可以試試!!至少我的第一次感受還不賴喲~
文章標籤

marvins1vq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把西元的生日數字全部加起來,成為一個個位數,這個數字就是你的生命數。
例:你的生日是1959年11月6日
你的生命靈數就是
1+9+5+9+1+1+6=32
3+2=5

我們可以知道你的生命靈數是5


文章標籤

marvins1vq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A.請問佛教徒,周思潔的能量移動是否就是禪定現象?

1.他的能量移動,不是禪定現象,有點像 (鬼通)。

2.我修行佛學,十幾年,對禪定的了解,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,
禪定的過程,沒有辦法證明,也沒有儀器可以測出,
一般在宮廟的靜坐,都不是禪定。

B.因為,覺得她講的與禪定所現的神通一樣阿,
文章標籤

marvins1vq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第五集
  第一章

    「聽著,所有的行動全部取消,讓所有人手全回到這裡來。」身材高大的黑影說道,他正是亡靈教的副教主。

  事情居然如此的不順利,紅衣隊損失四人,其他各部均有損失,可任務卻沒完成幾個,與他想像的完全不同。中國的這些異教徒們,居然有著更厲害的古怪,不但傷了他大量的人手,而且還連帶搶走了很多的亡靈。

  亡靈可是亡靈教的命根子,他們來中國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實力,可現在,他是損兵折將,只找到一處的亡靈,可現在全賠進去也不夠。

文章標籤

marvins1vq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精神分裂症與學佛坐禪的問題

其實跟坐禪沒有關係,跟心性有關係。 舍利子。是諸法空相。不生不滅。不垢不淨。不增不減。    佛復呼舍利子之名。進一層以告之也。意謂不但五蘊皆空。一切修證菩提之法。莫不皆空。楞伽經云。一切法不生。如是一切法空。若執著於法。則有法生。法生則心意意識皆生。有生則有滅。有生滅。則有垢淨增減矣。諸法若如虛空界之空相。豈有生滅垢淨增減乎。    是故空中無色。無受想行識。無眼耳鼻舌身意。無色聲香味觸法。    是故承上起下之詞。是故真空之中本無我相。何色之有。    既無我相。自無我見。一切聲色何能入我真空妙明之心。自無受想行識矣。    既無我相。則六根亦非我有。無眼耳鼻舌身意矣。    六根既無。則六塵無安頓之所。自無色聲香味觸法矣。    無眼界。乃至無意識界。    眼為六根之先鋒。意為六識之主帥。而六根六塵。無識不顯。無眼界。乃至無意識界。則六根六塵六識之十八界皆無界限矣。

2012-06-15 19:36:34 補充:
精神分裂症
你的思維因"想"太多而有罣礙,
真空之中本無"我"相。何色之有。
既無我相。自無我見。一切聲色何能入我真空妙明之心。自無受"想"行識矣。
文章標籤

marvins1vq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正定也可稱「三摩地」或「等持」或「正等持」,是依於相等已覺悟於佛法中可解脫的任一法門,而照著

這方法去做都稱為正定,而它所表現出來的境界是能於「亂中不亂」,這樣的修養便稱為正定或三摩地。

而禪定的範圍除了四禪八定、九次第定、那伽定等,還有三昧、三摩地、三摩缽提、奢摩他、毗婆舍那

等方法,正定只是其中的一個類別。

文章標籤

marvins1vq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坐禪方法(簡單方法)

坐禪之前必要的準備功夫

佛教講因緣,即內因,外在條件,因此,要想「坐」出「禪」來,對初學者,要有個好的因緣:

(1)環境:要選空氣好,相對安靜,不易被人干擾之處,該開的窗門開;電視、收音機關;關好門,免得他人闖進打擾。這是自然環境。同時,心情要在比較平靜時,身體狀況要在心比較正常時,如果是心亂如麻時,或身心病痛很嚴重的,請勿禪從,這是身心的環境。

環境不好,易走火入魔,比如,你正全身心入靜時,誰狠狠地推你一把,你就可能出些問題。心情太亂時禪坐,也不易入靜,甚至誘發不好的心情、行為。

(2)食:從佛教角度,稱吃飯為藥食。食物,是作為藥來用,藥用的種類不對、無益身心,藥用的量多少不對,也有害身心,因此,要注意,如準備坐禪時,不要吃剌激強的東西,如蔥、蒜、酒等。吃飯亦不可過飽、或過飢。這些,皆不利氣血的穩定運行、保持人的清醒,會使四大不調。

(3)睡眠:睡眠是無明的一種,但是凡夫,身心有這規律。因此,要保證睡眠時間,但過猶不及,睡眠過多,使入昏沉,也浪費時間,少睡眠、太疲憊,也無法禪坐。曾經阿那律「一睡一千年」,遭佛批評,被批評後,又七天七夜不睡,以致瞎了眼,猶如琴弦,太緊太松都不行。

ADVERTISEMENT
文章標籤

marvins1vq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、所謂的「身至念」其實就是身念處,這是四念處之一,念處是心念所聚焦之處,念處的修行,目的在培養當下覺知能的能力。身念處是將心聚焦在身體上的一種訓練。
二、身念處的訓練包括定、慧兩項,可導向無為之道:
1.定的修行:開始時主要在培養專注力,亦即禪定的功夫,若經常作身念的練習,可以不斷提升心的專注力,會獲得基本的定功。
2.慧的修行:有了基本的定功後,有能力對於身體的狀況,作更微細的觀察,透過不斷地訓練,最後便可體証到我這個色身,本質上是無常、苦、空、非我,由此破身見,即佛教所謂的「見法」,亦即體悟宇宙真理之義,一旦見法後,便斬斷了煩惱的根源,從此對於世間事物,不再執著,貪嗔等煩惱日見減少,在一定期間內,必定斷盡所有煩惱,証得涅盤無為。
因此說身至念導向無為之道。
三、身念處的具體修行方法:
〈一〉.身念處的修法,漢傳佛教較少教導,南傳佛教則有詳細的教導。
〈二〉.其修行項目甚多,目前在台灣的教學,較常為學者採用的有
1.正知:亦即聚焦於身體的某個主要動作上,例如行走時,聚焦於走路的動作上,右腳跨出,便在內心作一標記:「右」〈不必說出〉,左腳跨出,則標記「左」,這是最基本的一階訓練,如果在自家或道場,可以有二階至六階的行禪訓練。
文章標籤

marvins1vq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