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禪方法(簡單方法)

坐禪之前必要的準備功夫

佛教講因緣,即內因,外在條件,因此,要想「坐」出「禪」來,對初學者,要有個好的因緣:

(1)環境:要選空氣好,相對安靜,不易被人干擾之處,該開的窗門開;電視、收音機關;關好門,免得他人闖進打擾。這是自然環境。同時,心情要在比較平靜時,身體狀況要在心比較正常時,如果是心亂如麻時,或身心病痛很嚴重的,請勿禪從,這是身心的環境。

環境不好,易走火入魔,比如,你正全身心入靜時,誰狠狠地推你一把,你就可能出些問題。心情太亂時禪坐,也不易入靜,甚至誘發不好的心情、行為。

(2)食:從佛教角度,稱吃飯為藥食。食物,是作為藥來用,藥用的種類不對、無益身心,藥用的量多少不對,也有害身心,因此,要注意,如準備坐禪時,不要吃剌激強的東西,如蔥、蒜、酒等。吃飯亦不可過飽、或過飢。這些,皆不利氣血的穩定運行、保持人的清醒,會使四大不調。

(3)睡眠:睡眠是無明的一種,但是凡夫,身心有這規律。因此,要保證睡眠時間,但過猶不及,睡眠過多,使入昏沉,也浪費時間,少睡眠、太疲憊,也無法禪坐。曾經阿那律「一睡一千年」,遭佛批評,被批評後,又七天七夜不睡,以致瞎了眼,猶如琴弦,太緊太松都不行。

ADVERTISEMENT

(4)身體:身體雖然是臭皮囊,但可以借假修真,由身及心。禪坐開始之前,要焚香,跪拜三次,調身心,進入角色,並注意以下事項:

A:坐墊稍厚,不要太軟,太軟無法坐穩,坐穩很重要。

B:坐式可全結跏跌坐,右腳置於左膝上,再左腳安於右膝上,此是吉祥坐或降魔坐;可半結跏跌坐,以左腳置右腳上,令左腳指與右膝齊,右腳指與左膝齊,亦可胡坐,即盤著雙腿,兩雙腳都貼在地上。第一種,訓練有素的,年輕人可用;第二種,比較合適一般人用;第三種,胖人,年紀大的人好用。當然不全這樣,有的人年紀雖大,卻身體很軟,用第一方式亦無不可。如果以上方法,皆不合適,就象平常一樣,坐在椅子上,亦可。總之,以舒適,自己覺得合適為原則。

C:要寬解腰帶,卻除手錶,眼鏡等緊扣在身上的有礙物,衣褲不可太緊身。

D:以左手掌放右掌上,或右手掌放左掌上,手掌朝天,放大腿上,大約在肚臍下兩寸的地方,手掌微彎,兩大拇指相觸。

E:手臂要放鬆,肩應稍下垂,雙臂不要緊貼身體,應離身體兩寸,使空氣可以流通,以使不落入睡意,不使臂與身體互相擠壓。

ADVERTISEMENT

F:背,挺直,又放鬆,不可弓著。

G:眼睛,不可全開,不可全閉,微微的張開,使少量的光線進入即可,眼瞼不下垂,意識中看向丹田(丹田:臍下1-3寸左右)方向,或兩眉之間(高血壓者不可看兩眉之間)。H:顎要保持松馳,不要咬緊上下排牙,要留有微隙,雙唇輕貼,以能自由出入氣息為宜。I:舌輕頂上顎,接通氣脈。

J:頭,微微向前,不可下垂,不可高昂。

調好這些,全身適度搖動,活動一下,然後,自我修正檢查核實自己必要的準備功夫是否到家(是否符合所列的要求),達到要求的標準後,開始靜幾分鐘,然後,放下所有的舊事,現在事,未來事。

(5)息:佛教分呼吸有四種:甲:風相,出入有聲。乙:喘相,雖無聲音,但出入結滯不通。丙:氣相,無聲亦不結滯,但出入不細,很粗浮。丁:息相,出入無聲,不結滯,不粗浮,出入綿綿,若存若亡,形神安穩。風相,氣散,喘相,氣結;氣相,則勞卻不科學,只有息相;才是我們要求的,息,才能定。

(6)調心:以上準備功夫,都為了這一招,調心、定心。要調心,調伏這心猿意馬,達到定心,除為調心準備必要環境外,還要專門的訓練方法。

ADVERTISEMENT

坐禪方法之一

「行亦禪、坐亦禪、語默動靜體安然」,這是高境界的坐禪,初學者不易做到,暫不談。這裡只談有形式的坐禪,不過,要注意的是,坐禪不等於枯坐。馬祖就說過,磨磚不何作鏡,枯坐豈可成佛。因此,坐禪講究具體的方法。法門無量、禪法萬千,這裡,介紹坐禪方法之一——呼吸法。呼吸法的修持,在必要的準備功夫完成之後方可進行。

(1)鼻吸鼻呼:把注意力放在鼻孔的前部,感受鼻吸鼻呼時,空氣進出鼻孔的韻律和感覺。

(2)數吸:鼻吸鼻呼,一呼一吸數一,再呼再吸數二,以此類推,但不要把數數的太高,十以內可,這數是心中在數,而非口數。

(3)腹吸:吸氣時,腹部會自然鼓起,呼氣時,腹部會伏下去,注意腹部的一起一伏,亦可結合數數,方法類同上。

(4)鼻吸口呼:鼻吸時,注意感受鼻孔吸氣時的感覺,口呼時,注意口呼時的感覺,這方法練到一定時間後,鼻吸口呼時,除了感受鼻吸口呼時鼻口的感覺外,還可注意鼻吸口呼時腹部的起伏感覺,達到一定功夫後,尚可配上數吸數呼、數起數伏、一旦能達到這三者配合默契,那麼,就心不顛倒、意不散亂,進入禪境了。

ADVERTISEMENT

另有兩呼吸法,少有人知道,這裡一併介紹:

(5)口呼阿彌陀佛法:鼻孔綿綿吸氣,注意鼻吸時鼻孔的感受,氣要吸得滿滿的,滿腹,然後,口呼氣,同時,口呼阿——彌——陀——佛,不以聲呼,但以氣呼,呼到佛字時,氣長出,直到氣呼完止,同時,注意腹部的自然內收,呼出阿——彌——陀——佛氣韻時,觀想阿——彌——陀——佛之字一個個隨氣被呼出口去。

(6)口呼唵嘛呢叭 彌吽法,方法類同上。

以上二法,如你感覺置身明朗祥和的環境中時,可選第(5)法,如您感覺置身陰暗怪異的環境中時,可選用第(6)法。

以上呼吸法,如運用得當,長期堅持,可使你的身體素質精神境界得到雙提高。


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s://read01.com/Mo24yM.html

arrow
arrow

    marvins1vq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